[原創]《小公雞和小鴨子》教學反思
《小公雞和小鴨子》是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童話故事,內容很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起來特別感興趣。在本次教學中,我覺得有兩點做得比較好。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心理特點,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來指導學生識寫生字。教學中,我出示生字卡片,并設計了轉轉盤的游戲,用部件組合法等進行教學,還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學生有的編順口溜,有的編兒歌,有的編字謎,形式活潑多樣,學生記憶深刻。在寫字環節,我在學生觀察每個字的占格后,重點筆畫做了提醒和范寫,用直觀的方法有效地進行指導,學生都能認真書寫每一個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
“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在教學過程中,我創設體驗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學生分角色朗讀小公雞和小鴨子的對話,并扮演小公雞和小鴨子,想象當時的場景,想象他們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當時他們的心情。學生都樂于朗讀和表演,躍躍欲試。有的學生在表演環節都加上了動作表演,課堂氣氛活躍了,并且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也更深了,語言表達能力也強了,主動性也得到了體現,逐步養成了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
不足之處:1.人物對話的語氣,學生角色體驗不到位。
2.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有待于提高。